查看原文
其他

读木心《晚祷》| 找寻内心的宁静海

萧慈 塔中之塔 2023-07-26


近来读先生的书,读到《素履之往·晚祷 》中的这一段,心里不禁为之一震。他这样写道:
“死”,不是退路,“死”是不归路,不归,就不是路,人的退路是“回到内心”。受苦者回到内心之后,“苦”会徐徐显出意义来,甚至忽然闪出光亮来,所以幸福者也只有回到内心,才能辨知幸福的滋味。这个“内心”,便是“宁静海”,人工的宁静海,谁都可以得而恣意徜徉,眼看不到,手摸不着,却是万顷碧波,一片汪洋。唯有这海是你所独占的,别人,即使他是你最宠幸的人,也只能算作海滨的游客。
在我迄今为止的生命中,先生曾不止一次地适时出现,拉了我一把。《乌镇》里他说:
我渐渐变得会从悲惨的事物中翻拨出罗曼蒂克的因子来,别人的悲惨我尊重,无言,而自身的悲惨,是的,是悲惨,但也很罗曼蒂克,此一念,诚不失为化愁苦为愉悦的良方,或许称得上是最便捷的红尘救赎,自己要适时地拉自己一把呵。
自己要适时地拉自己一把呀,先生的这声自白,渐渐开始在我挣扎的每一次,从我的心底响起。
先生第一次拉我一把,是他的那句:
始终不肯背叛自己的人,即使吃了很多苦头,最终却可以笑着。
彼时我正在一个不太属于我的位置上潦草度日,活得热闹喧哗却始终无法获得一份内心的自由与精神的宁静。是先生的这句话给了我莫大的勇气,虽则长途跋涉过,到达的位置也非一日之功,但一想到隐隐约约中总有种背叛了自己的感觉,人就不免不知足。
现在想想,人实在难得有不背叛自己的勇气。很多人早在生活的侵吞下,忘了曾经对自己的许诺,背叛自己而已,别人是难以察觉的,如若自己也装装傻,其实是很容易就忘却有这回事儿的。如先生所言:
很多人的失落,是违背了自己少年时的立志。自认为成熟、自认为练达、自认为精明,从前多幼稚,总算看透了、想穿了。于是,我们就此变成自己年少时最憎恶的样子。
可偏偏我是个执拗的种,我这个人看起来很融于世俗,但我知道自己身上有反骨。我无法背叛自己,即使知道也许会吃苦头,事实是,果然是吃了些苦头,但恰好我还能承受,最重要的是,先生说对了,最终却可以笑着,此时的我,比彼时的我快乐许多。
小时候看《封神榜》,小孩子的我喜欢谁呢?有两个人,一个是有着一颗七窍玲珑之心的比干,另一个便是“削骨还父,削肉还母”的哪吒。这两个人,在我幼小的的心灵中,留下的影响是巨大的,即使彼时的我懵懵懂懂。一个让我明白了忠义的精神,一个让我懂得了反叛的价值。集体意义和个人本位,开始在我的身上分别起作用。先生说:“哪吒是尼采的先驱,是艺术家,是武功上的莫扎特,是永远的孤儿。”永远的孤儿。我爱这个永远的孤儿。
先生第二次拉我一把,是他说:“死”,不是退路,“死”是不归路,不归,就不是路,人的退路是“回到内心”。
原来,人的退路是回到内心,彻彻底底、老老实实、诚诚恳恳地回到内心。很多时候,我们走得太快了,一路小跑,紧赶慢赶,跑着跑着,心早就不知被丢在何处,还不无阿Q精神地安慰了自己,会找回来的会找回来的。最后,连这喃喃自语,亦消失在时光的角落里。
现在,有些不了解先生的人、从未走近过先生的人,在大放厥词,在用恶言恶语敲打先生的项背,想来心有戚戚。不知道一个人要带着怎样的傲慢与偏见,才能够这样对老木心指指点点、轻慢诋毁?权当作景物吧,先生早说过,“除了极少数人中的个别者,其余的,我是当作景物看的。景物一直欠佳,看只是呆看。”如此一念,便觉得如释重负。
人是该回到内心,守护自己的灵魂,找到自己内心这片汪洋恣肆的宁静海。也许是那个向往成为麦田守望者的小男孩霍尔顿,守护着像他一样纯真的孩子们,也许是作为神瑛侍者的贾宝玉,想要守护着一群晶莹清澈的女孩子。无论何种,都在守护着美好的灵魂。
而先生于我的意义,就是守护灵魂。那些已经与魔鬼定下契约的人儿,哪里还用得上灵魂这种无用的东西,在他们那儿,实用为主,一切明码标价,精神有多重?灵魂又有多重?似乎耳边响起了铜板掷地的声音,真轻啊,轻得我似乎也听不真切了......
潇儿2020.9.17于成都


萧慈随想系列

萧慈随想 | 你的眉目,相思如灰
萧慈随想 | 桃之夭夭,风雨潇潇
萧慈随想 | 寂静浓到如酒  令人微醺



读者来稿

木心祭(九篇)
木心演 | 无处不在的读者阅读木心小札 | 真是让你热泪盈眶木心先生彻底擦干净我眼睛上的灰尘先生的诗 总使我感觉有什么存活下来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